財團法人聖功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(以下簡稱聖功),是由聖母無原罪方濟傳教修女會創設,該修會1949年自中國來台,先後投入醫療(聖功醫院)、教育(聖功女中、樂仁幼兒園)及社會工作。聖功於2003年正式成立,以穩定家庭與連結社區為服務核心。聖功基金會強調家庭為健全人格與社會化的基礎,透過提升家庭功能解決問題;同時活絡社區,提供多元支持,藉由貼近個案生活的場域,建立家庭與社區間的緊密連結。
聖功基金會內景
不做募款活動的基金會
聖功行政中心的黃月娥主任原本是讀商學院,直到三四十歲時才轉到社工領域,「我念企管的,年輕時玩股票可以賺很多,可是錢來得快也去得快。中年轉行才來做社會工作,薪水來時嚇一跳:少一個零。」她在2008年入職聖功基金會,黃主任說到,後來發現做社工反而能存錢,因為每天訪視完那些不幸的家庭,自己要安頓消化,也沒有心思去花錢。「跟這些人相處,比較會珍惜擁有的,慢慢地物慾就很少。」她說。
聖功的業務很多,基本都是直接服務,包含2個月到3歲托育、家暴、收出養、非行少年輔導、單親、緊急安置、課輔...等,以及北屏東和台南的社區工作,有將近一百名工作人員。儘管如此,聖功沒有募款活動,主要收入來自承接政府業務,甚至核銷用不完的還會繳回去,而這在非政府組織中其實是很罕見的事,處理帳務時也很慎重。「政府評鑑滿給我們滿分,對方說:我們很努力雞蛋裡挑骨頭,但還是挑不到。」聖功也很注重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,黃主任說,「我們跟個案的關係比較深,身為主管比較會盯工作人員服務的深度,和對自我的身心照顧,如果身心狀況不好,可以休息一段時間再回來。」因此也有員工離開數年後又回任的情況。
儘管聖功的業務多,不過大多數都跟兒少與家庭有關,兒少階段是建立認同的重要時期,若在家庭和學校找不到歸屬,就會轉往其他地方。黃主任提到,通常在班上功課不夠好,個性也不夠壞,就會被霸凌。現在學校功課好的會聚再一起,成績不好的另一派。如果他需要錢,可能就會被吸引到不良的組織。
貧困、金錢與信用
這類個案都與原生家庭的狀態有關,因此聖功很重視親子教育,大多數人都是當父母才開始學做父母,之前的經驗都在原生家庭,「大家會採用原生家庭我們覺得好的經驗,但是不好的經驗,也會在失控時表現出來。」黃主任表示。
「貧窮的家庭不太會管錢。」她說,拿到薪水會讓自己好過一點,但到月底就撐不下去,若意外發生就會有大問題。主任也舉例,她曾經去偏鄉駐點一段時間,看到一戶家庭的小孩整天一直去雜貨店買十元飲料。「三個小孩平均一天五罐,一天五十,一個月就三千,我整天就一瓶水。」她說:「金錢的分配和管理是貧窮很重要的因素。」
還有的個案父母帳戶被凍結,就用孩子的,如有一個二十幾歲的個案,就用她三四歲孩子的帳戶,而她本人的帳戶全部被凍結,「那如果這個帳戶也不能用了,那這個孩子以後怎麼辦?以後長大了也不能開戶。」黃主任說,台灣人是很容易被情緒勒索的民族:我為你好,我為你做,但西方是「獨我」再來「眾我」,個人權利滿足了才去完成社會的規範,但台灣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是滿足父母的期待:你要念好學校,你要怎麼樣才不會讓我丟臉…所以界線很模糊,「會覺得反正一家人,帳戶給你用也沒關係,但西方對帳戶是很嚴謹的,這也是台灣防止詐騙很困難的原因。現在小孩帳戶給父母親用很普遍,很多孩子還沒有成年,信用已經很危急了,等到成年時,買房貸款都沒有資格。」黃主任提到,曾經有一位個案成為少年犯,因為他把家人的帳戶拿給詐騙集團用,然後這位家人只好去告這個孩子,因為若不告,這位家人也會被視為「加害者」。
黃主任說道「父母都沒有概念,更何況小孩,但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很大的。」
以兒少的最佳利益為優先
收出養也是聖功的重要業務,標準很嚴格,總共需上九小時課,並依據兒童和青少年分類,包括家庭經營和夫妻衝突的輔導教育和親子教養的基本溝通等,「我們是以孩子的最佳利益為主。」黃主任說。另外聖功一開始就表示要對收養兒少「身世告知」,不只收養的一開始,隨著孩子年紀增長也要相對的適時回應,「在每個階段,你要怎麼回應孩子:你不是我生的,但我依然愛著你這件事?」聖功在這方面都會協助父母準備。雖然是天主教機構,但他們對性別認同沒有偏見,比如台灣第一對同志繼親收養就是在聖功完成的。此外也不會限制宗教信仰,員工裡什麼信仰都有。
已經在聖功服務多年的黃主任預計今年底就會退休,之後會轉為培力的角色,專注處理家庭衝突、婚姻離異與孩子的關係重建的專案。「我已經做好幾年,成效也非常好,會來協助年輕人,等到他們可以接棒,我就可以退隱山林了」她說。
財團法人聖功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