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2030atept

👉 2020年台灣無貧困推進論壇⼁演講精華 -4​​👀疫情下的民間互助​​

【2020台灣無貧困推進論壇〡我們與貧困的距離】作家林立青講述在疫情之下,民間與公部門之間對於弱勢者各有不同的的關懷形式,民間的「自救」與政府補助在效率和周到上的差距,引發我們對資源配置有更多的想像。​

林立青(作家) ​


​「瞬間所有人的生計都受影響」​

疫情之下整個社會變得很動盪,我今年1-2月時,因為沒有書展、影展、邀約、對談,我就回去工地工作,幫忙顧材料,物料,賺有的沒的,一個月有5萬,我覺得還OK。後來發現連導遊也來工地,原因是他們的職業被封鎖,無法做其他工作,可是還需要賺錢養家。但卻會排擠其他弱勢群體 - 像是 #無家者,對無家者來說臨時工出有時相對收入算高,有破千就來,像是舉牌工,在我的工地舉牌工都是因為受傷還是骨折才去,但那個時候也來。我就發現有些職業瞬間因為疫情動盪,會直接變得沒有抵抗力,對政府的治理能力來說,是一個很大的警訊。​

那時也發現工地的同仁開始瘋狂的靠北一件事:就是勞保以後不能保高。因為勞保低於一定程度可以領到3萬的紓困補助,可是保高就不能領(注1),像我有保工會勞保,可是卻不能領。然而身邊其他保很低的,其實只要帳面收入拿到也可以領,就引發很大爭論,大家很不滿。​

我其實也很擔心,因為大家可能會瞬間變成弱勢,並不是直接成為低收那樣,是瞬間所有人的生計都受影響,而你是自顧不暇的。​

「貧窮者不只是沒有錢」​

這段時間我在萬華發現所有的攤販都在緊張,原本夜市攤商是不用技能的二度就業人口,工作待遇差很大。如果是兩喜號當然不錯,如果是賣魷魚羹的,或者是其他比較弱的,待遇可能比較差,但會有一些bonus,比如說把排骨湯包回家…不論如何,都是一個正常有所得的工作,可是在疫情影響之下,就是瞬間沒有觀光客。像導遊他們現在是狂送Foodpanda,或者是到處去賣東西。所以我們對於臨時突發狀況抵抗力很弱,你以為專門帶國外團月入10萬的導遊有應對能力?沒有,馬上就垮,大型飯店的話更差,我家旁邊的福容飯店,蔡英文剛上台的時陸客團大減裁過一批人,後來他們接了很多東南亞團,又開始徵人,現在又因為疫情全部裁下去。所以我要談的是,當這些事情出現的時,我發現貧窮者他不只是沒有錢,第一是你工作沒有安全感,第二是沒有人支援你。​

至於政府部門能解決的方向很有限,它多半是使用民間已經試驗出來有效、有經驗的東西,納入體制規範,我的角度是覺得可以再把這些做多一點。那時就去找萬華的禾順商旅拉贊助,它是在地唯一有200間房間的旅館,比如說

人生百味台灣社區實踐協會要辦活動,我們就去那邊繞一圈,他們就會給一些資源過去。所以我就觀察到民間的力量會很有效,很快速而且你不用寫計劃、不用核銷,只要請善良有錢人站在那邊,然後接受鼓掌,有錢人拿錢出來大家就很開心嘛。​

「試著把這些人連在一起」​

禾順商旅原本因為疫情沒有揹包客,因此要轉變為防疫旅館,那時壓力超大,因為可能疫情就從那邊爆炸開來。所以那時我們就去跟攤商討論 - 要想成現在有300人關在旅館裡吃你的小吃,等於我夜巿隨時都有3、400個人在線上逛夜巿。其實要成功也必須花點時間,比如討論下訂餐點會不會有效,而且也有工作成本,但是成功之後,他們的凝聚感會增加。疫情好轉後,他們的活動越辦越多,而且願意支持當地社福團體,比如我們請他們送餐的時候,給同樣的價錢但食物可以拿到更多,​

其實我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是「試著把這些人連在一起」,你必須要投入一點時間,其實攤販在賺錢的時候,也賺得比我們還多,那邊有的攤販整排都是他的,但有沒有讓他們受到關注,讓他們受到激勵刺激之後願意回饋給你,這才是一個善良且好的循環。我今天思考的是,之後在這種越來越多、越來越好的嚐試達到一定的經驗之後,我們才有辦法知道哪些東西,能提出來變政策,提出來變綱要。​

.

為政府基於疫情提出的薪資補貼方案,若投保薪資在2萬4000元以下、2018年未達到課稅標準,就可獲得每月補助1萬元薪資補貼,共補助3個月。​

5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