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詠鴻,28歲,屏東人,現居高雄美濃,是老屋屋頂修繕的學徒。他大學唸工業設計,畢業之後北上進設計公司工作,當時每日工時長達十小時、連續半個月沒休假,才換來每月25000的薪水,他於是離職回到南部,在傳產公司與社區大學工作。
因為兒時在鄉下快
樂的回憶,謝詠鴻離開社區大學後,仍想留在農村生活。做了一陣子農工的他,遇到「三合院老屋重生傳統瓦作」修屋頂的朋友找他做粗工。粗工不需要技術,一天工資不到2000元,在屋頂下打水泥、搬重物、整理工具、組鷹架等,師傅發現他對老屋興味盎然,便讓謝詠鴻上屋頂學習瓦作,從學徒做起。
修繕老屋屋頂使用的是傳統工法的瓦,耗時費工,但耐用度比現在常見的琉璃瓦、水泥瓦更為耐用。在屋頂爬上爬下、長時間彎腰抹泥,還要面對太陽直射的毒辣,工作更是看天吃飯,加上現在老屋愈來愈少,收入並不固定。目前仍是學徒的謝詠鴻,工資只比粗工高一點,即使如此,他仍然樂在其中,「有幾次做到蠻感動的,覺得我們是真正的文史工作者,東西有人在用才不會不見了。」
住在鄉下,十坪大的房間月租只要2200元,只要天氣晴朗,整個月都上工的話,收入在農村生活不成問題。如果成為泥作師傅,一天薪水可以有2100元。成為做工的人,謝詠鴻認為,若要在公認難生存的農村生活,「就是要不怕窮」。雖然,他不確定自己未來是否能成為老屋屋頂修繕的泥作師傅,但他告訴自己,不要因為恐懼而焦慮卻步,「這不只是在農村,也是在這個
世界活下去的方法」。
採訪、攝影:謝欣珈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