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2030atept
2022年1月14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 無厝的起厝人
阿民像是個遊牧民族,遊牧範圍在生小孩之前是全臺灣,生完小孩之後只剩北投。 三代都住在北投的阿民現年51歲,跟患有自閉症的21歲兒子相依為命。他從小不愛讀書,國中畢業後就開始走跳江湖,做過齒模學徒、水果攤販、檳榔攤、理髮師、乩童、賭場、錢莊、卡拉OK、酒店、銅版印刷...
31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2年1月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 魔法故事屋的行動教育家
巫婆將當地土地汙染故事結合到戲劇教育中 巫婆拿著二十年前政府公告該地受汙染的告示 巫婆行事曆排滿了行程 打開巫婆的行事曆,幾乎每天都排滿了行程,而且各行程的地點天南地北,她靠著一台小機車載著大包小包的道具,上山下海四處奔波。巫婆說她每天幾乎都是被「嚇醒」的,因為早上睜開眼睛...
15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1年11月8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流浪的擺攤人
1972年出生的阿清,在一年前因為繳不出國宅租金,開始成為流浪在三重淡水河邊的無家者。 他會拖著他的三個行李箱,來到河邊北路車流量大的路口擺攤。周間上下班的機車族眾多,等待紅綠燈的騎士會停下來把玩古玩商品,訂價並不貴,最便宜的1百元就可以入手,有些人看一看便會購買。周末通勤...
46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1年9月13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在孤獨中憂愁著孩子
G出生於高雄,64歲,獨自住在台中梧棲港的自購套房,靠著兩份兼職勉強度日。 年輕時在台北做高爾夫球業務,認識了太太並且成家。後來被公司裁員,經由朋友輾轉介紹,找到了台中梧棲港的倉儲工作。過了幾年,太太帶著小孩回台北娘家照顧父母,而G則繼續留在梧棲打拼。岳父過世後,...
26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1年8月9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復健中的冠軍選手
1985年次出生的亞修在苗栗長大,幼稚園時因為一場高燒損及聽力,從此成了重度聽障患者。 父母希望他能夠正常與人溝通,並未讓他上特教班,一直在普通班成長,但有透過語言治療班來彌補聽力上的損失。10歲時舉家搬遷到高雄,亞修在學業上也很努力,一直讀到了高師大畢業。 ...
33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1年6月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每天為媽媽做飯的「海獺小姐」
Natascha,48歲,住台北天母,目前在家獨力照顧患有帕金森氏症的80歲媽媽。 大學讀德文系的Natascha,畢業後到德國在台協會工作,負責台灣人到德國長期居留簽證的業務。她一待就是14年,月薪7萬元。後來因為德國對台施行短期居留免簽的政策,不再需要簽證工作人力而被資...
29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1年5月5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熱愛台灣劇場的香港人
葉佩玲,33歲,出生於香港,目前就讀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。佩玲在20歲時渡海來成功大學讀歷史系,在那兒接觸到台南的戲劇圈,多年來跟著劇團幕前幕後地磨練,累積了工作經驗之後了解到理論與實務並行的重要,便選擇進入藝術研究所學習。 ...
85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1年4月12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把喜歡的事進行到底
Sauniyan少妮媱(漢名李俞暄),排灣族,45歲。2012年自高雄辭去餐飲工作,回到老家台東金峰的歷坵(魯拉克斯),因為想多陪伴母親,也想為自己的部落以及文化多做點什麼。 家庭有四名成員,少妮瑤的母親在歷坵照顧中風的親人,父親仍在高雄當大樓管理員,弟弟則在高雄從事...
38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1年2月24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看見,是一切的開始—《台灣365》紀實攝影展 高雄場
時間:2021年3月13日(週六)14:30-16:30(開幕茶會) 地點:三餘書店3樓(高雄市中正二路214號 / 07-225-3080) 攝影展期:2021年3月4日—3月31日 展覽地點:三餘書店B1 主辦單位:2030台灣無貧困推進協會...
63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1年2月3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 渴望返鄉的修車師傅
蔡鴻傑,24歲,東華大學觀光系畢業、退伍後沒有進入私人公司工作,而是留在學校擔任修車師傅。來自花蓮靜浦的他考慮過回返故鄉,但現實是故鄉並沒有足夠的工作機會可以讓他選擇,只好選擇大學打工便熟悉的工作,慢慢地積纂收入。 ...
55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0年11月23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看見,是一切的開始—《台灣365》紀實攝影展
《台灣365》紀實攝影計畫集結多位素人攝影師深入島嶼,累積近二年的拍攝與訪談,挖掘出各行各業勞動者的甘苦。我們發現,台灣的貧窮面貌隱而不顯,在多變的生活樣態中游移出沒,完全無法以「最低生活費」來定義界線。勞動者縱使收入足以溫飽,如何承擔生活中的突發風險、如何有尊嚴地站立,卻...
196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0年10月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 妙手回春的老屋修繕學徒
謝詠鴻,28歲,屏東人,現居高雄美濃,是老屋屋頂修繕的學徒。他大學唸工業設計,畢業之後北上進設計公司工作,當時每日工時長達十小時、連續半個月沒休假,才換來每月25000的薪水,他於是離職回到南部,在傳產公司與社區大學工作。 因為兒時在鄉下快...
188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0年9月11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 襪子夫婦
64歲的陳其祥,雲林人,自小罹患小兒痲痺,目前與太太在夜市賣襪子和魚蛋維生。幼時,父親曾想把他丟到火車站前以乞討維生,陳其祥堅決不從,堅持要靠雙手奮鬥自己的人生。 婚後自立門戶的他在雲林借錢蓋屋,夏天賣草帽、冬天賣襪子,趕上生意好的那幾年,陳其祥三年便還清欠款。然而,好景不...
39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0年8月14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 身兼多工的清潔人員
48歲的嚴彩華,高雄人,是一位身兼多工的清潔人員。年輕時的嚴彩華是一名加工區的作業員, 因懷孕而辭職的她,直至小孩上幼稚園才重回職場,輾轉換了幾個頭家但多為清潔工。如今,她在高雄某處的紀念館做打掃工作。 平時,嚴彩華除了打掃廁所外,也需維護館內展示櫃及園區的整潔。「每天要不...
51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0年7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 無法放棄頭家夢的街賣者
55歲的邱芳國出生於嘉義,曾經是風雲一時的大老闆,生意從台灣做到中國、從舞廳做到咖啡廳。人生的際遇卻和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。 那年,在廈門的邱芳國高燒不斷卻查不出病因,返台後才得知廈門醫院誤診,病因是胸椎細菌感染,手術後造成下身癱瘓。遭逢劇變的邱芳國,一度想跳樓自殺。...
59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0年7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 90後的創業青年
吳紹裕,一位27歲的90後的創業青年,在當初大學畢業時,壓根不會想到自已會在幾年後在中壢創立一間小吃店──店名很有意思地叫「我的店」。 「從小到大,我都是生活在小吃店的環境,但我不想留在媽媽開的小吃店」,「或許是年輕人的傲氣吧,我很希望能夠由我自己開立一家屬於自己的店」,吳...
47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0年7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 視務農為天職的屏東小農
郭義銘,今年六十歲,曾經是南投某家海產店的老闆, 921大地震發生後生意陷入僵局,咬牙苦撐11年,最終決定結束生意返回屏東老家務農-他開始在四分的農地種植檳榔與黃金果。 然而,郭義銘採用有機農法培育果樹,致使勞動時數或肥料成本都大幅提高,比原先單純只栽種檳榔高出許多,一年僅...
75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0年7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 一甲子的裁縫師
連玉招,71歲,出生於屏東的務農家庭。排行老大的連玉招在國小畢業後便離開家鄉至台中成衣工廠作女工、學裁縫,只為了貼補家用。一轉眼,已六十年。 結婚後的連玉招,一度成為全職的家庭主婦,但上有高堂、下有四位子女的家庭,經濟上的重擔,迫使她重操裁縫的舊業。然而,家鄉的人口不多,能...
25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0年7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 偏鄉保全
黃杰,22歲的太魯閣青年,目前在花蓮林田山園區從事保全工作。身為長男的他,肩負起父親因失能而失業的家計,從高中畢業後便投入職場,但身處偏鄉的萬榮村部落並沒有太多的就業機會,在保全工作之前也做過很多份臨時工,像是採檳榔或除草。...
43 次查看0 則留言
2030atept
2020年7月2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台灣365拍攝計畫 ∣ UBER EATS送貨員
黃柏綱,1980年出生的台北青年,住位於新莊的四坪小套房,他是一位UBER EATS的送貨員。二專畢業的黃柏綱說:「現在的就業環境,像我這種背景的,就算是正職工作,大概也只有二萬多元的薪水」,這樣的收入要在台北生活還是不太容易。從事UBER...
25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